文/顽石
为了纪念她们,人们在海边塑像,那站着的仙女自然是勤劳姐姐,那坐着的则是妹妹,傍边巨石刻“仙女造桥”四个朱红大字。
笔架山位于锦州开发区渤海湾,因状如笔架而得名。清翰林院陆善林曾有诗赞曰:笔端尖尖耸碧天,风头雨后起云烟,插来倒影汪洋里,海浪翻波纳百川。这首藏头诗藏锦州八景之一“笔锋插海”。
9月17日,我和老伴来到这个久违的故乡景区,海边已建了海门和长廊,海门为清华大学设计院设计的(见题图),彩虹式拱门喻为仙女造的天桥,北面是两把金钥匙,为游客打开游览海岛笔架山的大门。
海门南边有口水井,深4米宽1米,建于1912年,井水甘甜爽口,曾是附近居民的主要水源。井壁是用山上青石砌成,井水为北部山坡泉水汇集而成,离海如此之近的淡水井堪称“一绝”。
我们来的太早,海水还没有退去,大笔架山立在茫茫的大海之中,我们乘坐快艇去笔架山,快艇后面翻起一片白色的浪花,海鸟在空中飞翔。海岛离陆地1560米,不一会儿就到了。
下船就到山门,是通往景区的唯一通道,在这里要进行二次检票。山门的横梁上正面刻“光耀家国”,背面刻“重道轻德”,由主持修山道人贺保江所书,北京著名的“石头刘家”雕刻。
走进山门一拐弯有一姊妹亭,近年新建的,是游人小憩观海听涛的地方。
笔架山南北长1120米,东西220米,面积1.2平方公里,是锦州第一大岛。海拔78.3米,水泥或条石铺就的山路,宽阔平缓,只有通往吕祖亭那几十个石阶稍微有点陡。海岛植被很好,到处是花草树木。
山上有三清阁、吕祖亭、五母宫、真人观和一线天等景点,
五母宫原两层宫殿式建筑,文革后仅存一层,分为五间,每间以月亮门相通,似石窟,分列金瓜、木果、水食、火菜、土粮五圣母像。据说她们是王母娘娘的化身。因当时在笔架山地区出家的女尼特多,为了纪念她们,修建了以女尼为主的佛教建筑。
太阳殿是佛道儒共建的正方形的石结构建筑,供奉真武大帝、财神爷、药师佛、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地藏王、文昌帝君、南极仙翁。
电母祠和雷公祠
吕祖亭高11米,二层。一层是吕洞宾汉白玉雕像,二层供十方救苦天尊,佛身由10个小佛组成,造型十分优美。传说此亭是吕洞宾八仙过海时小憩之处。
真人观是开山老祖女贞人朱洁贞的坐化之处,石塔式的建筑,高4.7米,塔顶是一个宝葫芦。
笔架山所有建筑都是石质材料,没有一根木料和铁钉,这是因为石料能耐海风侵蚀。不过正在建造的寺庙打破了惯例,使用了木料。
菩提树
靠近陆地的一段,天桥也不见了发白的小路,变宽变矮了。因为“冒号”们紧靠笔架山建了海港,影响了潮水的流向,既破坏了自然景观,又破坏了天下奇观形成的天然条件。
什么事物都有两面性,天桥的变化也创造了商机,在这里卖拖鞋,很受游人欢迎。背着过海,也给年轻人表达爱带来了机会。
还有许多人利用退潮时机,拣贝类,抓小鱼,捉螃蟹,享受赶海的乐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