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顽石
在佛头像前有两块巨石重摞在一起,酷像一个大蘑菇,游人纷纷在此拍照。
佛头像前是一池清水,它仿佛在告诫前来拜佛的人们,在佛的面前应抛弃一切邪念,洗心革面,真心向善,做个好人。
卧牛精舍寺庙建筑群建在山坡上,从寺庙入口处左行去山腰拜卧佛,有并行的两条路,一是缓坡土路,一是石阶。上坡处看到一蹲佛像,由于佛识浅薄,不晓佛像真面目,很像是济公活佛或药剂师。
这个画在房山墙上的慈眉善目佛像应是观世音菩萨。
山路右边有一座大雄宝殿,单檐屋顶,素色木墙木门,无法和中国的大雄宝殿相比。
山路左边山沟中修建的统一石塔,石头从世界各国佛教圣地拿回来,一个个垒上去的,可能为藏得道高僧真身舍利。
行将到山腰卧佛的石阶路口,立两尊大佛,应是哼哈二将吧。
山腰静卧的就是享有世界之最的木质卧佛了,用从印尼进口的檀香木雕磨而成的,高3米,长12米。大佛微闭双目,端庄安详,大红袈裟,色彩艳丽。
这里到处都能看到佛,是佛的世界,佛的国度。据说寺庙里还收藏有用5万吨黄铜,耗时10年打造的5尊佛像、足有12吨重的统一之钟(88首尔奥运会时曾鸣钟)、韩国最大的弥勒菩萨半跏思维像、石造药师如来像和世界首座释迦牟尼佛苦行像。由于下着小雨,导游不导,我们都无缘观看。
第二个景点是水原华城。水原华城位于韩国西北部京畿道的南部,距首都首尔以南约40公里,水原古代曾是首尔防卫四镇之一。李氏朝鲜第22代王将其父陵墓移到水原郊外的华山,叫隆陵。水原华城就是为了守卫隆陵,利于参拜而1796年建成。城墙全长5.52公里,华城面积达130公顷,东面为平地,西面邻接八达山,是一个平面山城的形式。城内设有城门、水门、空心墩、将台、弩台、铺楼、炮楼、角楼、暗门、烽墩、敌台、外城墙、阴沟等,共有48个设施组成了城廓。但由于水灾和战乱多处被毁,七十年代末重修。但从八达门到东南角楼的491米却未能恢复。
水原华城是中国和日本所没有的平地城廓,兼有军事防御功能和商务功能,结构实用,设施科学合理,堪称东方城廓之奇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评价华城的文化遗产价值,1997年登记为世界文化遗产。
西将台,双层楼阁建筑,位于华城最高的八达山(海拔143m)顶峰的华城总指挥部。站在西将台上,水原市一览无余,40公里以内的所有动静尽收眼底,为进行总指挥提供了便利条件。如今这里只剩下了楼阁。
空心墩是战时使用的观察哨,其城墙下面有洞孔,可以观察外面的动静,每层均设有可进行枪炮射击的洞孔。华城原本有三个空心墩,如今只剩下两个,即西北空心墩和东北空心墩,下面的是东北空心墩。
城墙上方建造了女墙,上面有多个射击口,可以既掩护自身,又能监视和攻击敌人。
华城烽墩是个维护行宫、护卫华城、侦察周围的防守设施。
东西南北四个方面都有城门,北门称长安门,南门称八达门,东门称苍龙门,西门称华西门。这是苍龙门,1795年10月竣工,但是由于韩国战争门楼被破坏,到1976年得以重建。苍龙也就是青龙,在风水地理上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其意味着东方为了保护城门筑有半月状的瓮城,但是和长安门和八达门不同的是有一半是敞开着的。在瓮城内霓虹门左侧的石壁上有记录着担任城门工程的人们和负责人名字的工事实名牌。
东一铺楼是为了使城郭更加突出而建在雄城上的木质结构建筑,是相当于哨所或士兵等候、休息的地方。东一铺楼是华城的五大铺楼之一。位于东部,地处平坦宽阔的地理位置,和西北部的铺楼不同,它从城墙中突出很多,并且没有设置板门。
第三个是泡菜体验馆。跟韩国人学习制作泡菜,穿韩国民族服装拍照留念。我们走进楼道就看见墙上贴有大长今电视剧的画报,看来这里也是大长今的拍摄地。
这是学习制作泡菜的小作坊,是专门为旅游设计的。
韩国妇女为游客表演制作泡菜。
这是拍照留念的背景和服装道具。
评论